大规模制备手性液晶相微球

时间:2024-05-31 栏目类别:https://doi.org/10.1039/D4CC00120F

论文信息: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chiral nematic microspheres

Yu Jiaqi, Wang Zhixiang, Chen Sirui, Li Qiongya, Qian Yi, Wang Hao, Huang Yuxiao, Fusheng Zhang* and Guangyan Qing*

Chem. Commun., 2024, 60, 5856-5859.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9/D4CC00120F


近日,大连化物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研究组(1824组)卿光焱研究员团队提出了一种简单通用的协同策略——蒸发诱导自组装和膜乳化技术相结合,实现了纤维素纳米晶体衍生化胆甾相螺旋微球的大规模制备。同时,通过模板化作用,这种球形拓扑结构可以转移到介孔二氧化硅微球和介孔碳微球上。


近年来,设计和控制胆甾液晶自组装成复杂的层次结构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受植物细胞壁中胆甾相螺旋结构的生物源纤维素的启发,通过室温蒸发诱导自组装,纤维素纳米晶体(CNC)可以自发组装形成手性向列结构。CNC衍生化仿生光子材料因其独特的光子特性,在光学、传感器、涂层和化妆品等应用领域取得了许多进展。然而,由于高原−瑞利不稳定性,CNC通常自组装仅仅形成薄膜而不是连续的几何拓扑结构,如球体。因此,如何解决手性向列液滴或微球的高效、大面积生产和长程有序结构保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困境。为此,我们通过膜乳化技术耦合蒸发诱导自组装过程,实现大规模制备尺寸均一、同心有序和大比表面积的胆甾相螺旋微球、硅微球或碳微球。该工作有望推动纳米纤维素新型拓扑材料在色谱、医药、光子学、电子学、催化剂和储能等领域的应用。

相关成果近期发表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s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余佳奇。



Copyrigh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创新特区研究组 版权所有
辽ICP备05000861号 All Rights Reserved.